金黔在线网2010年2月26日发布贵州日报讯(王小梅)小时候上学,每年都要给同学寄明信片,就算同桌也要悄悄放一张在桌箱里。很多年后,明信片似乎已经被我们遗忘了。随着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早已习惯向亲朋好友发个手机短信,打个电话,或者发封电子邮件来表达节日的问候。而寄明信片,这个传统表达祝福的方式,已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2010年新年到来,在这个远离书信的年代,还有多少人会寄明信片呢?
虎年新春来临之际,我却收到来自省内各县的朋友们寄来的新年贺卡。一张张充满着本土民族元素的纸质贺卡向记者走来,洋溢着虎年的喜气吉祥,传递真挚的情谊。看得出,各地精心定制的新年贺卡,上面承载着当地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
丹寨县人民政府县长龙先金给记者寄来的贺卡上,图片上的苗家少女跳起锦鸡舞,云雾袅绕的村庄绿树环绕,瓦房安然伫立,令人尊敬。这个锦鸡舞的故乡充满原生态的真实意境。
雷山县委宣传部寄来的贺卡,标注有中国雷山”的Logo上有铜鼓和斗牛。封面上书千户苗寨·天下西江”,巨幅的图片覆盖封面,图景是西江寨子的全景,庞大的苗族建筑群躺在自然村落之间,水田围绕,山川秀丽,天上白云朵朵,轻快飘动……内页上印有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图画,古树参天,云雾弥漫,好一个人间仙境。
而锦屏县文联主席杨秀廷寄来的贺卡上则在中国传统文化原色——红色的底色下,印下了世界上最长最高的风雨桥——锦屏赤溪坪风雨桥,内页上那一束插在瓶子里的荷花舞动着自由的姿态,很是喜欢,似乎在讲述着中国人对平安富贵的追求。
这些贺卡表达的文化味”,让我意识到这些年各地对地缘文化的理性回归之情。正是这些生命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与回归,使得传统贺卡消费逐渐升温,重归生活。
我怀念明信片。
每到一处都会买一些当地的明信片,真心喜欢卡片上地缘文化的表达。在贵州各地县市,我曾经买回很多充满着本土文化元素的贺卡。有时候,在外地,我把明信片寄给居住在城市的朋友,他们知道我到了哪里,在做什么。每到新年,我把这些贺卡寄给五湖四海的朋友,看到贺卡,他们就看到我生活的地方的风景和人文。
贺卡作为传统的情感沟通与祝福方式,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已经成为书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方寸之间尽显中国传统文化,薄薄卡纸描绘人间百态,2009年邮政传统的中国贺卡,更具中国年”味。贺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传统文化气息浓,中国传统文化跃然纸上,流淌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贺卡画面题材有戏曲、书画、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分为普卡、信卡、贺卡型、自创型等6大类型、161个图稿。植物贺卡、刺绣贺卡、立体贺卡都是今年首次亮相的全新的贺卡类型,一些贺卡还是收藏的佳品。比如植物贺卡,一张小小的贺卡竟然长了郁郁葱葱的青青小草。送贺卡送去一片绿色,也将送去一份好心情,为忙碌工作的人们送去清新的氧气。这种既环保又时尚的邮政贺卡博得众人称赞。
国人性格含蓄,决定了人们在交往与沟通中需要另外一种沟通方式——书信,借助书信的沟通,似乎才能完全表达真实的情感。这同时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家书、情书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民族特性。贺卡文化其实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性格特征,有人把贺卡传递的文化形态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相媲美,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有了文化的地方,人们的内心丰盈,生活充实,带来和谐的生活方式,当然引导和谐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