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信息网2004年9月16日发布中国集邮报讯 1911年,衰败至极的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坍塌了,随之中华民国肇建。中国邮政、中国邮票和明信片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1912年,首枚民国明信片《敬祝中华民国创造》面世。该片以中华民国国旗的红黄蓝白黑色作背景,画面正中为孙中山肖像,左为副总统黎元洪,右系陆军司令黄兴。三位首脑神情严峻,象征着中华民国创业的艰辛与神圣。照片以花枝缠绕,明信片右下角印有敬祝中华民国创造”字样,表达了明信片设计者的恭贺之意(图1)。该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它体现了民众对新国体、新政权的拥戴之情。与此同时,日本出版商也印制了《祝大中华民国成立》明信片。该片画面也以五色旗铺底,孙中山大幅肖像居上,下置民国政府两位重臣-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和外交部、司法部总长伍廷芳的小幅头像。与首枚民国明信片《敬祝中华民国创造》设计相似的,是三位首脑肖像也摆置于花枝之中(图2)。
从目前收藏情况看,商务版和日商所印的民国成立纪念片存世稀少,其市价均在千元以上。
在邮政历史上,明信片的设计与发行常常与政治形势相关联。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清帝溥仪不得不退位并发布辞政诏文”,此时日本出版商印制了《皇帝辞政上谕》明信片,明信片中央可见退位诏文,上下左右印有皇太后、溥仪、孙中山、袁世凯4幅肖像。退位诏文和两个政权代表人物的组合,表示着政权的交替更迭。从此,明信片上的清王朝龙旗坠落,占据清末明信片画面的那些冠戴花翎梳长辫子的朝官、虎视眈眈的列强军队、麻木愚昧的国人苦脸……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色彩明朗的民国旗帜,红黄蓝白黑五色正象征着多民族的共和前程(图3)。
民国初期的图画明信片在选题内容方面大有推陈出新之举。有的画面记录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战斗实况,反映了推翻旧王朝的艰辛;有些片表现了封建与共和两个社会制度交替之时权利斗争的史实;还有表达人们对辛亥革命烈士和开国元勋怀念的明信片;反映彼时中国民族工商业、城市建设、展示抗日战争战斗场面以及民间新的风俗时尚的明信片也为数不少。
最引起明信片藏家和史学家关注的,是有关辛亥革命的图画明信片。当时有数家出版商均印制发行了该题材明信片,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当推商务印书馆所印制的辛亥革命图画明信片,该片画面系黑白色,是用现场照片所制版印制,它们真实拍摄下了武昌起义等重要的历史场面,明信片下部印有编号,并用中、英文说明画面的内容。
图4为武昌起义中汉口民军炮兵射击的场面,3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坚守阵地,在空旷的大院里,他们从扒开的围栏缺口处用土炮发射炮弹。这套生动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明信片极为可贵,可惜,该套片已经难以找齐。2003年春季,嘉德公司拍卖该片100余枚,以14850元卖出。
除商务印书馆所印制的辛亥革命图画明信片外,日商思明堂、义达洋行也以辛亥革命为题材印制了明信片,尽管后者以彩色印刷制版,所绘画面生动,但绘画毕竟不及摄影来得真实,因而其史料价值远不及商务版片。
就选题而言,民国图画明信片突出的特点是,将著名人物肖像制作进了画面中。他们中,有为辛亥革命捐躯的先行者秋瑾、黄花岗72烈士,有北洋政府要人及军阀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汝霖,有国民党军政要员于右任、宋教仁、廖仲恺,冯玉祥、叶恭绰、张学良、李济深、李宗仁、何应钦,更有政治首脑孙中山、蒋介石等。引人注目的是,政治风潮稍散,中国电影明星肖像也开始崭露头角,王人美、孙景路、胡蝶均在明信片上争雄,成为画面一大看点。图1是影星胡蝶的倩影,可以想见,在战乱后的国土上,这些明星给渴求安定的人们带来了多少安慰。
不容忽视的是,民国时期图画明信片上悬浮有一片片阴霾,那阴霾就来自于日本对中国题材明信片的非正常参与,这可说是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的最初昭彰。紧跟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凶相毕露,此期间日本印制了全套《日支交战满洲事变》明信片,这套宣扬九一八”事变的明信片共80枚,它的实况画面,从反面诠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此后的一二八”淞沪之战、七七”事变、攻占南京、上海等重要事件,日本都印制了明信片,大肆宣扬军国主义。
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军民抗日的英雄场面也出现在明信片上。上海三友公司、近代图书公司、国闻编辑社所印制的抗战明信片画面,均取自实战现场的历史一瞬,图2就选自抗日战场的一隅,那是中国军人站立于吴淞战壕中,无畏地向敌人射击的场景。此外,被当时爱国军民赞扬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的戎装肖像也因印在明信片上,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我们不能忘记这荣辱并存阶段的另一个角落。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伪满、伪华北政权统治的地域内,明信片也张扬着侵略奴化思想。此期间的明信片大多由日本印制,尤其是伪满的溥仪登极”、溥仪访日”那些政治题材的明信片,其设计风格与彼时日本明信片同出一辙。此外,东北城市诸如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旅顺、安东、敦化等地风光以及满洲历史”、满洲风俗”(图3)、满洲美女”明信片,也多由日本印制,由此可见伪满政府毫无主权可言。
民国时期印制图画明信片者不仅仅是出版商,一些社会团体、机构、基层部门也积极加盟印制。例如,溥仪于1924年11月5日被逐出紫禁城,民国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宫内财务,该委员会便独立发行了一大套明信片,向世人展示昔日难得一见的宫内风貌。但可惜该委员会不具印制专业水平,黑白片设计印制粗糙,故不受收藏者欢迎,在今天的市场上尚可见卖主;当时的故宫博物院也印制了图画明信片,20世纪3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将院藏的历代绘画、书法、瓷器等国之瑰宝辑成系列明信片,有的10枚为一辑,10辑为一套,就今天来看,这批100枚为一大套的明信片想集齐全是较难的了;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社会或军事机构也印制了一些宣传明信片,如上海工务局印制的上海建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防空委员会印制的防空知识”明信片等,据今天的收藏者统计,这些片存世数量也不多。
风光明信片在民国片的选题中占据主流地位,相比而言,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风光片更受欢迎。图画明信片上的那些风土民俗、人物神态、服饰、城市街道、商店、交通工具等方方面面无不呈现出民国色彩。明信片上那些年久失修的古代建筑折射出了彼时战乱的社会背景,图中再现的是军阀混乱时期的天安门,其残墙败壁,一派萧条,正是动乱社会的缩影。日占区的风光明信片上可见日文标语,时有穿和服的日本妇女、荷枪的日本士兵及日军军旗出现,明信片留下了侵略者的足迹。20世纪20年代,航空业崛起,这时出现了航拍的风景明信片,它从当时人们没有体验过的视角,俯瞰大地的山川城市,给人们带来了新奇的审美愉悦。为此,欧亚航空公司印制了一套航拍明信片赠给客户。
民国时期无邮资图画明信片的印制发行数量,远远多于清代的无资片。它在选题设计方面扩展了表现层面,出现了不少新选题、新内容,特别是那些反映日军侵华、抗日战争的明信片,从而为今天日本政府的否定侵略行为出具了不容抵赖的坚实证据。与清末明信片相比,民国时期的许多社团、基层部门参与印制了与其相关的专业明信片,这至少说明,民国无邮资图画明信片走进了民众中,它与民众的收藏意识一起长大成熟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