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集邮网2009年11月9日发布收藏讯(王泰来)极限明信片(简称极限片)是以明信片为载体,用有效邮票贴在画面与邮票主图相同或相似的明信片上,并盖销同邮票图案或主题相关地点的邮戳,要求明信片的图画、邮票图案和盖销邮戳三者最大限度地和谐一致。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集邮热潮复苏,中国内地极限片集邮开始兴起。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无论集邮者还是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片因闭门造车较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首套由内地中国集邮公司制作的极限片是1982年9月lO日发行的《益鸟》邮票极限片,还有地方邮政制作的极限片如《任弼时同志诞生八十周年》极限片,就代表了当时极限片活动的现状。显然明信片图案所占面积没有达到极限规则所要求75%以上的比例;邮票也没有贴在片的图画之上,邮戳也不是相关地点所盖等等,均有待改进和提高,但它却标志着内地极限片活动的真正开始,意义非凡。
随着极限活动的发展和普及,全国10多个省市的集邮者相继成立了极限片研究组织,并在与国际邮联极限片相关规则接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内地极限片集邮有了长足发展,制作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片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受到极限集邮者的青睐。如《杭州西湖》极限片中的曲院风荷”和《韶山》极限片中的《韶山火车站》都很符合规则要求。
在海峡彼岸的台湾省,由于两岸在音译上的差别,台湾省集邮人士把内地的极限片”称之为原图卡”.虽然对极限片”称呼不一,释译迥异,但从极限规则要求来讲,制作方法与叙述内容却是如出一辙。台湾原图集邮开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年台湾省邮政部门以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着名文物为题材,有选择地发行系列古物、古画邮票。此时台湾故宫博物院为配合古物邮票的发行,也特别印制了相关邮票的原图明信片,供集邮者收藏或制作邮品。1960年8月14日台湾省首套古画邮票发行后至1971年间发行了12套古物系列邮票,台湾故宫均制作了原图明信片,印量为5000套。但此时由于很多集邮者对原图卡邮品知之很少,邮政部门也未有制作原图卡成品(在明信片图上贴票盖戳),而多数邮迷购得明信片只用于实寄(邮票贴在有格式的片正面)或收藏,真正把邮票贴在图画一面(背面)制成原图卡的则凤毛麟角,致使现在20世纪60年代古画原图卡已成为原图卡迷们千金难寻”的珍品了。台湾邮政部门首套邮制片始自1972年发行的《清瓷》邮票原图卡,从此邮制片正式纳入新邮预报系列。原图卡的原地戳从台湾>五十九支局”分别为台湾丽人行”原图卡和寒食帖”原图卡。更新为故宫邮局”。
对台湾原图卡,从集邮方面很容易理解极限片的原意,但也容易使人误解为邮票图的放大样图案,这是国际集邮联极限规则中不允许的做法。为了消除人们对原图卡的疑虑,明信片的制作也从善如流地倾听资深集邮人士的意见,邮政部门经过与故宫博物院的共同努力策划,古物、古画明信片主题图案取景位置、拍摄角度、色彩配制等方面与邮票主图在视觉效果方面略有不同,从而与邮票相互照应,互为补充,融为一体,取得了异曲同工、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受到邮迷的广泛认可。除了古物、古画原图卡外,还有台湾名胜古迹、着名景区也都制作了原图卡,从而使原图卡具有选题适度、制作精良、符合标准、发行量小的优势,赢得了海内外收藏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