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明信片手迹。
留法学员用过的怀表。
留法学员的护照。
新华报业网2011年6月29日发布扬子晚报讯(记者 蔡震 文/摄)毛泽东的书法在20世纪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晚年的狂草,气势雄健,如洪波巨澜,行笔自由,若风卷云舒。但是,毛泽东早年的手书作品,因当时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历程,残酷的斗争,几乎是一片空白。昨日,记者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看到了一件毛泽东1918年通过唐恒泰”转给罗学瓒的明信片手迹,提供展品的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安义信馆长表示,这件作品不仅是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的代表,更是研究早期中共党史的珍贵史料。
明信片书法特点 笔力稳健,紧严中见潇洒
380多幅图片、10幅图表、44件珍贵文物,昨天,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料展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幕,包括毛泽东早期明信片手迹,周恩来自德国柏林给南开同学写的信件,聂荣臻写给父母的信,以及留法学子的护照等。
记者看到44件珍贵文物全部摆放在玻璃展柜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张已经发黄了的旧明信片。特地从保定赶来南京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安义信馆长告诉记者,这张明信片写于1918年8月11日,是毛泽东早期的亲笔手迹。明信片内容为毛泽东关于筹措留法勤工俭学经费等问题写给罗学瓒的信,笔力稳健、笔意活泼,既有大王点横内折笔法,又有小王撇捺外拓笔法,紧严中见潇洒,方正中有长斜。这件作品不仅是毛泽东早期书法作品的代表,更是研究早期中共党史的珍贵史料。”
明信片上写的是 为留法勤工俭学筹经费
毛泽东在信中写道:赴法二百元能筹,旅保一百元无着是一问题。旅保费,俟弟至京与蔡商量筹借,或有着未可知,有着之时再函知史前来可也。文凭须即寄来,由邮双挂号不误。”以及从事教育之有大益”的讨论。信末写有以后与兄商量之处尚多,此亦其一也。馀不具。”和 弟泽东八月十一号”落款。
安馆长介绍,这件明信片是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之前,从长沙邮寄给当时在湘潭马家河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的。在此期间,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为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积极筹备经费。为了确保明信片按时寄到,毛泽东采取双挂号”,以免丢失。
为什么毛泽东要写这封信?原来6月下旬,毛泽东收到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先生的来信,要他去北大学习,并告诉他吴玉章等人倡导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毛泽东接信后十分高兴,便于8月间第一次来到北京。到京后,毛泽东曾与蔡和森、罗学瓒等8人住在一起,隆然大炕,大被同眠”,生活十分清苦。
一起展出的还有 留法学员护照、怀表等
在毛泽东明信片旁,还有一件周恩来于1922年12月25日自德国柏林为购买德文书籍和订阅英文报纸事宜写给留英南开同学常策欧的明信片,自巴黎写给团中央的第一号报告,以及聂荣臻自比利时写给父母的亲笔信。还有吴玉章为留法事宜写给蔡元培、李石曾的信函,以及留法学员的护照,用过的怀表等。这些珍贵文物都是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珍藏。
记者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纪念馆建在保定?安馆长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说,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等大批湖南学生当年曾在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并参加了五·四”运动。我党早期创建人之一蔡和森,曾于1918年在保定地区高阳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学习兼授课。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运动,1983年2月23日在保定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安馆长介绍说,保定留法预备班共办了四期,刘少奇是第三期学员,他当时学的是木工。后来刘少奇没有留法,而是去上海读了外国语学校。
链接:当时中国有1600多人赴法勤工俭学
据安馆长介绍,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中国先后有17批学生赴法,总数达1600多人。在留法学员中,有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毅、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他们利用在欧洲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相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严济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1922年6月,赵世炎、周恩来、王若飞等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旅欧学生和工人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留法勤工俭学的大批先进分子或回国,或转赴苏联学习,这一运动遂告结束。
据悉,该展览展出两个月,于8月底结束。